家长课堂:决定孩子个子高矮的几个因素

上海泡泡少儿夏令营

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遗传得到双份的“身高基因”。若仅从父母一方遗传到“高”基因,则比获得两个“矮”基因的人高出约半厘米;若同时从父母那里得到“高”基因,则比同时得到“矮”基因的人高出1厘米。

  上海新东方泡泡少儿夏令营称,殊不知,要走出“长不高”的烦恼,首先要走出遗传、营养、激素等诸多方面的误区,及早发现和去除长不高的症结,尚能在基因的调控下,“赶上生长”!

  1、父母给的基因有“高”有“矮”
个案1:我爹妈个子都不矮,我亲哥比我爸还高,有1.76米,我也爱打篮球,营养也不比他差,为什么我才长到1.71米?我还能长高吗?
科学家早就发现,决定身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基因,父母个子高,子女的个子一般不会矮。但为何一家几兄弟,个子会高矮不一呢?
原因是“身高基因”,有“高”、“矮”之分。
科学家现已发现了首个“身高基因”——HMGA2。这个基因的DNA编码,仅仅一个“字母”的变化,就会改变人的身高。T被称作“矮”基因;C被称作“高”基因。
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遗传得到双份的“身高基因”。若仅从父母一方遗传到“高”基因,则比获得两个“矮”基因的人高出约半厘米;若同时从父母那里得到“高”基因,则比同时得到“矮”基因的人高出1厘米。
因此说,父母对孩子身高的影响,要看他们形成的性细胞(精子和卵子)中贡献出来的有效身高基因的多少,而不是简单地看他们的身高。
个案很可能“不幸”地从父母那里遗传获得了双T(矮)基因。
人类身高差异中仅有0.3%,归因于HMGA2基因,可为什么个案比亲哥要差好几厘米呢?
原因是,身高是典型的“多基因遗传”,其他的能控制身高的很多基因,还有待继续发现!
2、长个关键期不能营养失衡
一个人的最终身高,还取决于营养。
个案2:一位初二男生大病一场再上学后,发现同学们都长高不少,惟独他个子没变,座位只好从原来的第五排,调到第三排。他的父母很奇怪,孩子都十三四岁了,怎么没和同学们一样蹿个呢?
个案3:一位女生13岁时,身高已1.50米,想当影星,怕胖,节食,患上厌食症,一直持续了4个多月,体重很轻,体质很差。后来在妈妈的调理下,饮食正常了,体重也增加了些,但到15岁,两年里身高仅增长了2厘米。
个案4:一位母亲说:孩他爸1.74米,我1.65米,我儿子今年21岁了,才1.70米!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挑食,不爱吃荤菜,素菜也挑,他上幼儿园时个子就偏矮。他上学后,怕他放学回来饿,就给他买了很多点心和快餐面,没想到他竟主食不吃,就爱吃快餐面了。
个案5:有位母亲怕孩子营养不良,天天鱼、虾、鳝、鳖等高蛋白的食物,变着花样地做给他吃。但是孩子的食欲一直不好,还经常腹胀、嗳气、面黄肌瘦,个子长得缓慢,就诊,医生诊断为“蛋白质摄入过剩导致的营养障碍”。
个案中的孩子,父母个子都不矮,为何他们却较同龄人要矮?
原因是,他们因营养问题,错过了长个的黄金期。
正常情况下,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婴幼儿期:特别是婴儿期,即出生到1周岁,这一年内身高会增长25厘米。
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年增值一般为5~7厘米,个别可达到10~12厘米。
个子长高,是下肢骨和脊椎骨生长了,在高峰期,一下子生长了这么多,需要多少“砖头”(营养素)把它们“砌起来”呢?
长骨骼,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钙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矿物质镁及锌等。蛋白质是构成骨骼的基本物质;骨的形成还需要足够量的钙、磷及微量的锰和铁。钙的摄入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时,会造成骨矿化不足;维生素A、B、C等,给骨骼发育起着加速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会使骨变短变厚,维生素C缺乏会使骨细胞间质形成缺陷而变脆等。
如果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骨骼的成熟程度及长度,使骨骼在愈合时达不到应有的长度,而形成体格矮小。
个案2的大病,个案3的节食,个案4的挑食,均让他们营养不良。
个案5吃得很好,为何个头也长得慢呢?
原因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是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存在的,即蛋白质等七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消耗量成对应关系。某样多,某样少,不平衡,便会导致营养障碍,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影响身高。因此说,唯有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才是让孩子长高的制胜关键!
3、父母吵架会导致孩子矮小
一个人的最终身高,还取决于内分泌激素对生长速度的调节。
个案6:某校初二年级有位个子很矮的男同学,父母离异,5岁开始跟母亲过,现在心理总是很消极,不好好读书,跟老师反抗,还特别挥霍无度,嫉妒别人他所拥有不了的一切。
个案7:有个12岁的小女孩,天天心事重重的,不爱说话,情绪一直很低落。女孩这个年龄是生长的高峰期,可是她在半年的时间内,身高几乎没有变化。就诊时,她说,她的父母一直在闹离婚,自己晚上睡不好,闭上眼睛都是父母吵架的情景,平常更没有胃口吃饭。
临床发现,儿童在父母离异,与监护人之间关系不正常,常受虐待,或受到其他的严重刺激,其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其身高,在同龄同性别儿童身高的低限以下,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患儿所受的心理性刺激,影响了大脑皮质向下丘脑传播神经冲动,抑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因此受到限制。
另外,压力太大,也会让肠胃功能失常,进而导致营养不良。
再则,个案7说她睡觉不好。
睡眠不好,也影响身高。因为,大脑垂体23时到凌晨1时分泌生长激素,如果此时人仍处于清醒状态,生长激素会停止分泌。而生长激素,是促使骨骺软骨细胞分裂增殖的主要动力源。
个案8:有位女生,上高三了,身高才1.48米。她的父母是餐店老板,父母不胖,但她却从小就胖,且发育得早,10岁前就来月经了,当时与同学比,个子也高。很奇怪的是,青春期后,她就不太长个了。
她为何青春期后不长个了?原因是肥胖,导致性激素分泌增多,促进骨骼的突进骤长,所以性早熟的孩子一开始身高比同龄小朋友突出;但是性激素又会促使骨骺逐渐闭合。骨骺闭合后,就不会再增生新的软骨了。也就是说,她的年龄到青春期时,其骨龄已到尽头了,人就不再长个了!
4、病因去除还能“赶上生长”
上述个案,还有没有长高的希望了?
如果骨骺没有闭合,就有希望,而且依照“赶上生长”的规律,还可能赶上遗传规划的高度!
何为“赶上生长”?
儿童的生长有个轨迹,此轨迹有个动态的、复杂的控制系统,其中遗传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正在生长的机体因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等阻碍因素,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一旦阻碍因素得到克服,“遗传”立即会表现出向原有正常轨迹靠近的强烈倾向,机体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这现象,就叫“赶上生长”。
比利时学者曾调查发现,哮喘儿身高、体重均增长不良,但以后及时给予充足的营养等补救措施,发育上可出现追赶生长,重新达到正常水平。
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
在孩子第二性征发育开始的时候(10岁左右),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生长速度,如果每年的生长净高小于4厘米,就要引起重视了。
首先要排除上述的各种干扰因素,必要时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偏方”、“灵药”和所谓的“万能器械”。
个案9:有位男孩已经15岁了,身高却只有1.6米,他老爸一开始并不担心,说“我们夫妻都很高(一米七六、一米六一),而且我是上了高中才飙高的,怕什么?”但妈妈却坚持带孩子去就医。一拍骨片,发现孩子的骨骺已经闭合,大约只能再长1厘米了。爸爸懊悔极了:“要早查骨龄就好了!”
朋友,若要“赶上生长”,发现问题要及早,及时!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