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理

世纪明德夏令营

世纪明德夏令营提示家长,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

    世纪明德夏令营建议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而自理能力又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广大家长的殷切希望,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大多数的家长都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人,但又常常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当前,孩子们面对着各种各样挑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期至关重要。
    一、成人的呵护,是孩子自我服务的绊脚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放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们总怕辛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包揽,又或者是担心孩子做不好给自己添麻烦,这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是极不利的。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幼儿都有一颗好奇的心灵,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成人做的往往给予孩子更多的是束缚。他们错误的认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培养。因此,当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成人总会说:“穿错了,穿反了,别穿了,我来帮你穿。”教育孩子常常也会持这样的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其实我们不但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且这种做法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大大压抑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令孩子从小有了一种不良的意识:我什么也不会干,我什么也干不好,有大人帮我就行了,我不需要干这些,这些等到以后再做。从而使包办成了现代家庭里一个普遍现象。
     二、成人的过分保护,是孩子形成自理能力的拦路虎 
     在家长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灌输、训教,具体表现于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过度保护。不可否认,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却非要在成人的搀扶下慢上慢下。其实,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成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本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小孩子又何来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呢?
       首先,我们应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创设环境,增强幼儿自信心,形成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 “我长大了”、“我会……”“送玩具回家”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3、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