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就得管严点

千秋业教育夏令营

美国的教育是主张宽松,但我们并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只是希望培养他们的自律。

   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美国人对孩子是很宽容的,似乎也很出名。同事中曾有携幼子来美上学前班的,行前的时候有邻居对孩子说:这下你舒服了,美国的学校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学没两天,被老师请了家长,告状说该小子上课的时候不听话。老师还说,几乎每个外国的孩子对美国都有同样的误解。

  话虽如此,但小小年纪让他们自律,哪里能一蹴而就。据美国教育专家的调查,近年来美国孩子的“不当行为”日益增多,具体表现为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纪律、奖惩全无概念,任何时候都如入无人之境,惟我独尊。于是在公共场合也是一副旁若无人的架式,大声尖叫、笑闹、乱跑,拉拉扯扯。
  这还罢了,有个年轻母亲如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日带5岁儿子去逛运动商店,儿子突然盯着一个中年胖妇人大声说:“妈妈,你看那人怎么那么胖,她肯定不锻炼,来逛运动商店干吗?”可以想像,这位母亲当时的尴尬,已远非笔墨可形容。
  这一问题已引起家长和儿童教育专家的共同重视。2001年,膝下有三个女儿的格里高利太太发起成立了“礼貌儿童基金会“,其宗旨是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礼貌待人的好习惯。不过两年时间,该基金会旗下已汇集了不少美国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
  过分强调自我,造成孩子举止粗野
  根据“礼貌儿童基金会”的研究报告,造成孩子们缺乏教养、举止越来越粗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风气使然。报告说,彬彬有礼的习惯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素质———自我控制和为他人着想。而美国社会多年来强调自我价值,过分提倡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结果是造成他们的自负,同时根本不会为他人着想。
  其次是缘于为人父母者力不从心。在美国人的
  观念里,学校老师是不管学生的行为举止的,通常教育局招生办的墙上都贴着一排大字———“孩子的举止是父母的责任”。以前美国家庭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父亲赚钱养家,母亲相夫教子。但近几十年来,女权运动长盛不衰,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即使在结婚生子后也不愿放弃大好前程。多数为人父母者都忙碌而疲惫,他们自然少有时间和耐心关心子女的行为举止,
  这种父母心中充满负疚感,对孩子的宠爱多于管教。
  对传媒的负面影响,报告最有微词。报告指出,孩子们对电视节目的信赖和模仿超过成人的想像,特别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节目。而在这些节目中,举止粗鲁的儿童形象随处可见。在很多儿童影视剧中,成年人被描绘得慵懒、愚笨、百无一用,而儿童却无比“英明”,无论何时何地孩子与父母发生纠纷,最后证明孩子总是正确的。从《小鬼当家》中那粗心的父母、蠢笨的窃贼,和聪明、勇敢的孩子的对比就可见一斑。而这种模式的影视剧在美国俯拾皆是。
  对父母不能直呼其名
  着名儿童教育专家朱迪·曼德尔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专文,强调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要“从婴幼儿抓起”,并开出如下“药方”:孩子一出生,就要言传身教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父母也要用“请”、“谢谢”之类的字眼与他们交谈。如果小宝宝打个喷嚏,千万不要觉得好玩而去逗他,否则只会助长他的恶作剧心理。
  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表扬不能空泛,要“就事论事”,比如不要说“宝宝今天表现不错”,而要说“宝宝今天帮小朋友搬椅子,真不错”。对孩子的不当举止,也要及时、明确地指出来。
  教会孩子尊重长辈有段时间,美国孩子以直呼父母或亲朋的名字为时髦,
  用以强调自由平等,并一度被广为传诵———似乎我们国内也曾夸赞过一阵子。
  千秋业素质拓展夏令营认为这容易使孩子缺乏对年长者和权威的尊重,导致莫名其妙的叛逆心理。建议在家庭内还是要使用传统称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对父母的朋友,应加上尊称:先生、夫人、小姐或女士。如果为了表示亲密,可以沿用殖民地时代美国南方的传统,在尊称后直接加上他们的名字,而不是姓。比如杰克先生,南希小姐之类。要手把手地教孩子举止得当曼德尔认为,在一家人参加大型活动,如婚礼、聚会之前,是培养孩子举止的最佳时机。可以设想一下其中的场景,引导孩子预演一遍。要尽可能教他们细节,比如怎样跟长辈打招呼,如何坐位子,如何喝汤不出声,教堂音乐响起时要保持安静等等。不要只是泛泛地要求孩子“表现得好一点”,因为孩子心中的“表现好一点”,可能会跟父母的要求相距甚远。
  为了使父母们确信上述建议的重要性,曼德尔还拿出一项最具说服力的数据,即根据统计结果,成功因素的85%来自良好的社交能力,而不是人们一般所认为的教育水平或聪明才智。做一个绅士或淑女,对孩子的成功格外重要。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