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发海豹型机器人PARO用于治疗痴呆症患者

广东萝卜库夏令营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产综研)人类信息研究部门高级主任研究员柴田崇德登台演讲,介绍了海豹型机器人“PARO”作为“神经逻辑治疗机器人”的效果。

     日本图像医疗系统工业会(JIRA)于2015年12月9日举办了一场研究会,主题是“精神疾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图像诊断与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产综研)人类信息研究部门高级主任研究员柴田崇德登台演讲,介绍了海豹型机器人“PARO”作为“神经逻辑治疗机器人”的效果。

    PARO乍看上去就像通常的毛绒玩具,但配备了多个传感器,是能够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通过学习作出动作的机器人。例如,只要连续呼唤名字,即便不是事先登录的名字,PARO也会作出反应。PARO长55cm,重2.5kg,大小与人类婴儿接近。第一代产品于2004年上市,经过反复改进,最新款式已是第9代。
    柴田介绍说,这种机器人有助于痴呆症患者的护理。通过肢体接触,可以唤醒痴呆症患者过去养育子女、饲养宠物的记忆。早已有研究表明,动物疗法对痴呆症具有一定效果。但使用活体动物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咬伤患者、导致患者感染传染病等,管理动物的负担较大,而且,治疗之前的训练和每天的饲养也要花费一定成本。因此,实际采用动物疗法的例子并不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用更容易管理的机器人代替动物的方法受到了关注。
    PARO已经作为医疗器械,通过了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在其他国家也有不少采用事例,在德国,使用PARO的上门护理被纳入健康保险范围,在丹麦,因为得到了国家项目的采用,已经有80%的地方政府引进PARO。现在,全世界共有4000只PARO投入使用。
    在引进了PARO的设施,病人喊叫、狂躁、徘徊等问题行为大幅减少。过去,控制问题行为要依靠抗精神病药物,不仅几十分钟后才能见效,而且有时还不起作用。患者还会因为副作用坐在轮椅上睡着,医护人员需要常伴左右,以防患者跌下轮椅。而使用PARO的话,最快几分钟即可见效,而且没有副作用。原本在就寝时需要催眠剂的患者和半夜会突然醒来的患者,也能睡得很香甜。
    暂时性语言障碍得得以恢复
    有些患者还出现了语言障碍暂时恢复的情况。柴田介绍了丹麦的一位从东欧移民到当地的痴呆症患者的事例。这位患者忘记了丹麦语,只能用移民之前使用的语言讲话。因为不能讲丹麦语,患者无法与设施的工作人员沟通,而在拿到PARO之后,这位患者开始用丹麦语与PARO对话,也能与工作人员交流。
    不过,一旦离开PARO,患者马上就会忘记丹麦语。柴田推测说:“痴呆症患者虽然丧失了大脑的部分功能,但也留有正常部分。通过与PARO接触,可能接通了这些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两年一言未发的患者在接触PARO后开始讲话的事例。
    日本开发出萌萌哒的海豹型机器人PARO用于治疗痴呆症患者
    在日本,富山县南砺市正在开展验证实验。在公益财团法人TechnicalAids协会的援助下,当地政府在家庭护理中引进了PARO。让住院患者在恢复期的复健过程中与PARO接触,由市政府向反应良好的患者提供租借服务。没有住院的患者,在“健忘门诊”被诊断为痴呆症后,如果试用的效果良好,也可以享受租借服务。其目的是通过控制问题行为,减轻家人的负担。
    最后,柴田说:“PARO的作用不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核心症状,而是激活大脑的正常部分。”他表示,今后还会通过验证实验等继续检测PARO的效果。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