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这里所说的规矩约束也许会在时间久了以后,形成惰性,出现形同虚设的有法不依的状况。这是正常的,也是一定会出现的,但绝不能认为这是正确的。
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这里所说的规矩约束也许会在时间久了以后,形成惰性,出现形同虚设的有法不依的状况。这是正常的,也是一定会出现的,但绝不能认为这是正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规矩长久地支配教师和学生,支配我们实行的教育?杭州军事夏令营小编以为,把规矩转变成一种习惯之后,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当我们用较短的时间,花很大的力气去落实这些规矩的时候,在教师和学生当中就会由原先的被迫状态转变出一种自觉状态,从而将一开始的按规矩来做的事情,转变成为一种按习惯来做的事情。比如学生学习中,一开始或许因为教师的督促,为了通过教师的检查而强迫自己按照某准标准程度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在教师的逼迫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要达到某种标准尺度的习惯,不达到这个标准尺度,学生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原来的照规矩来做,转变到了照习惯来做的境界。再比如说,教师的教学,一开始也许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繁杂的标准尺度出现抵触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杂处理问题的磨练之后,教师就会形成一种细致入微地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习惯,你你就是再叫他粗枝大叶,他也不会去做了。这样教学就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
这样就要求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对以往的规矩和尺度做一个回顾和盘点,把那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尺度剔除,把那些切实际的标准和尺度强化,不要让太尖刻的标准和尺度成为束缚教师提高和学生发展的羁绊。目的是为教师的提高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