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负性情绪

杭州聚冠夏令营

关注孩子的负性情绪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这很正常。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会说:“别这样,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样的表述否认了孩子的不良情绪。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会使孩子真的没有负性情绪,而且会助长孩子的压抑和否认,而这种压抑常常在孩子青春期时变成一定的神经质倾向,有些孩子还会发展出一些心理问题。
    事实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有难过的经验,才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所以,家长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更不要过分压制孩子的表达,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在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后,当面对孩子的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时,我们就不难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表述,先弄明白孩子的激动在哪里,痛苦在哪里。在明白了缘由之后,我们再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父母说,孩子的负性情绪有时是无理取闹,比如他到商场玩耍,看到东西一定要买,你不满足,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躺在地上耍赖。这里要了解的是,人的情绪变化,往往与个体需要的是否满足密切相关,包括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而人的需要会产生内驱力,这是主动积极的心理特征,意味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的需要。但当孩子一有需求不能满足就哭,一哭家长就满足了其要求,如此反复,孩子知道通过哭(孩子认为的努力)就可获得自己的需要,所以愈演愈烈。这些与家长平时引导的错误有关。虽然作为父母,我们要接纳孩子的全部,但这并不包括全部的缺点,该坚持时就应该坚持。当面对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试着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解决,而不能因为觉得丢了面子,就打骂孩子或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有许多家长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往往会认为孩子太小,以后再教育,就放过了教育的良机。事实上,当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可以等待,但不能因此放过孩子的缺点。我们可以事后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进行讨论,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在面对孩子的负性情绪时,家长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关键。很多时候,虽然你的内心是爱着的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气了,表现出来的却是全然的否定、责备,而这会让孩子忽略你讲话的内容,而关注你的情绪。比如,孩子本来已经很懊恼自己考试考不好,在寻思着改进的方法,可是,你很生气,把他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考试不好”转移到“妈妈在生气”上。
    当然,帮助孩子管理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经过长期努力,能够让积极情绪主导孩子的心境,并进而形成其“内心世界的背景”,那么,孩子“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会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而这与家长平时的表现紧密联系,有情绪良好,积极上进的家长才能培养出阳光、快乐的孩子。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