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的8个反应

八一军旅夏令营

面临孩子的情绪,爸爸妈妈最常见的反应是:

    1. 回力球效应:“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坚持镇定,反而回以愤恨,构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终“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上。
    2. 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英勇一点!”啼哭不是窝囊的标志,男孩也有各种心里需要。一旦哭的权力被掠夺,男孩的心情表达就容易呈现妨碍。
    3. 为孩子的心情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何这么粗犷?”“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4. 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悲伤、伤心、生气的时候,心情现已主导了悉数认识,底子不是灌注规矩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5. 当孩子心情的奴隶:“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伤心了!”用贿赂、哄劝的方法排难解纷,防止孩子领会欠好的心情,反而让孩子学会了“心情敲诈”。
    6. 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7. 归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8.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八一军旅夏令营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900-650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