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参加北大夏令营了,总会对北大的消息多一些关注,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只是心里多了一个“北大”的名词。有一天中午看电视时,看到有一个节目谈的是“北大旁听生”的问题,看到心目中的最高学府
要去参加北大夏令营了,总会对北大的消息多一些关注,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只是心里多了一个“北大”的名词。有一天中午看电视时,看到有一个节目谈的是“北大旁听生”的问题,看到心目中的最高学府,看到那些或年长或年轻,物质匮乏、精神富有的“追梦人”们。
那时候的北京人或许腹内荒荒,或许寒衣简榻,或许被人不解,但执著、坚持、积淀、提升,却使他们的精神无比的富足、愉悦,很多人觉得他们是生活在“精神”里的人,不能理解甚至颇多微词,仅仅一期十几分钟的节目,我了解也不多,不去做评论,但七旬老人本应怡享天年,却又重新背起书包踏足北大校园;二十几岁正当年的小伙子能够忍受日复一日节衣缩食、食不饱腹;
如今时代不同了,昔日的京师大学堂已经变身为现代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
因这期北京大学夏令营,因着这些人,我的心灵被感召,心底那颗向往这所大学校园的种子又开始萌发,我甚至萌生了一种也去北大旁听的念头,可想归想,自己也知道现在是被家庭牵绊的人了,要走出去更不可能。
只是心中这个愿望极其强烈,哪怕只去北大的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再大一点的奢望是旁听一节课,感受大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