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您孩子成为校园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北大心航线夏令营

首先及时将有关情况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当老师的教育效果未尽如人意时,则可教育孩子用坚强有力的回击来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

    

    周末在家,北大暑期夏令营小编看了一期我是演说家之《校园霸凌》,那什么是校园霸凌呢?其实说的就是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只是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会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还会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也会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等等。严重者会危害到孩子的生命,那么作为父母应怎样不要让您孩子成为校园的受害者或加害者呢?如果出现这些事,又该做些什么呢?
    如果孩子被欺负?首先父母要寻找欺负的的原因,父母要冷静下来和孩子沟通,了解被欺负的原因,孩子受欺负,可能原因在于别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惹恼了别的孩子,找清事因,分析出根本的解决之道。一般小孩子之间都是会无意的打骂。
    与老师及时沟通
    家园共育永远是孩子成长的中心点,要首先及时将有关情况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当老师的教育效果未尽如人意时,则可教育孩子用坚强有力的回击来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
    告诉孩子不要一味忍让
    当孩子在遇到别人欺负时,一味强调忍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无法保护自己,会让孩子滋生怯懦的心理,遇事一味的忍让,无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建议父母不要强调“忍让式”教育。
    我不被人欺负,但也不能欺负别人
    在教育孩子应对此类事件时,父母可以给孩子灌输这样的理念,即孩子不能被人欺负,但也不能仗势欺负别的孩子,如果教育过线,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教孩子一些处理问题的良性方法
    教孩子反抗暴力、保护自己,不让施暴者得逞,可以减少受欺负的现象发生。比如:教孩子大声对施暴者喊“不许欺负人”,推开他,抓住他的手制止他打人;受到嘲笑、辱骂时不要退缩、哭泣,而要大声抗议,或不予理睬、平静地走开,或用幽默的方式反击对方。当有小朋友要抢自己玩具或打孩子时,可以教孩子怎么回击“xx,你不能打我,你这样做事不对的”等,大声制止对方,或者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教孩子友好的处理方式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就三岁左右,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当出现问题时,可能就会哭或者通过“动手”表现出来,这样小朋友之间就产生了“伤害”。因此,在家里应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感,并且教孩子怎么和小朋友友好的交往,指出哪些行为会伤害他人,哪些话是骂人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