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您的孩子变得任性

北大心航线夏令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孩子,任性其实就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生活和成长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大多数是家长不加以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孩子,任性其实就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生活和成长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大多数是家长不加以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孩于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了。心灵成长夏令营>>>
    有位家长说:“我们家孩子闹起脾气来,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饭从不会按时三餐,想吃时就吃,而我们吃饭时,他就是在一旁玩个不停,且最好由人陪他身边,如果硬劝阻他,他会哭闹不止。”
    像这样的儿童,我们可以认为他有任性心理症结。
    若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心理健康和心理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与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干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
    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
    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
    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心灵成长夏令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