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游学夏令营带你游学英国:车厢中的百态人生

新通国际夏令营

一节车厢,一个世界。在英国多种多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形形色色、素不相识的人们,浓缩着英国社会的人生百态。

    一节车厢,一个世界。在英国多种多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形形色色、素不相识的人们,浓缩着英国社会的人生百态。
    每逢周一到周五,当成千上万身着西装的上班族,步履匆匆地在各种交通工具构成的线路中穿行而过,一道英国职场独特的风景就笼罩着这座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期的公共交通里,黑色和灰色是职场人的主色调,男士再配上色彩鲜艳的领带,别致有型的衬衫袖扣,在细节中散发着品味。而女士的黑灰色西装之外,则是短裙、丝袜和高跟鞋,有的时候再加上一条颜色艳丽的围巾,散发着女性在职场上半边天的美丽。新通游学夏令营老师指出这就是英国职场不言而喻的穿衣戴帽法则。
    除了着装,对英国的女士们来说,化妆同等重要。看,她们一大早赶出家门,没有时间化妆,就把公共交通的座位当成了她们的移动化妆间。只见她们一手拿个镜子,另外一手迅速在在脸上打粉底,擦塞红,涂嘴唇,勾眉毛,画睫毛,在地铁车厢里,摇摇晃晃地在脸上涂抹十分钟,一张素面朝天的脸就变成一张职场上精明干练的脸。最厉害的是,一些女士的手指能够既当刷子,又当粉饼,还可以做修改液,在一张张上班族的脸上尽显神威。
    其实,英国人这么重视外表,与这个社会的职场中“以貌取人”的“潜规则”密不可分。社会心理学中讲过,权威人物更加容易获得别人的重视,而他的制服就是权威身份的象征。同样,在职场上,正装也是专业身份的象征,无形中给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加分,也会潜移默化地获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英国人对这一点的认识和践行,可以算的上是透彻。只要是工作时间、工作场所,英国人总是会这样习惯性地如此打扮一番,这已经不是个人所好,而是他们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上班族们的打扮多么“Professional(职业化)”,但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他们,往往还是要在地铁里经历“非人”的考验。在某些最为拥挤的路段,尽管每隔三四分钟就会来一辆地铁,但是由于人流量太大,几乎趟趟车都能看到——在车门关上的前一秒,最后上去的几个人都是奋不顾身地把自己硬塞进去的。然后,他们像壁虎一样“叭”地一声“趴”在里面的人群里,直到车开几分钟后才能逐渐成为“直立”。
    面对如此这般的拥挤状况,伦敦人的要求已经降低到“只要能上车”就行。一次,晚上六点多,下班的人群正在拥挤着上车。车门即将关闭,车厢外的五六个人还是上不来,而车厢里面,似乎也拥挤得不能再移动一点。这时,一位英国女士还有半个身子在车外,可是她已经挤不上去了。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女士,突然用伦敦音大声对里面喊道,“Would you please move? I have the baby at home(请往里面挪挪好吗?我家里还有个婴儿呢)。”她话音刚落,我前面身着黑色西装的一位男士,也突然开始冲里面喊起来,“So do I(我家也有婴儿)。”一些乘客听到这些,不禁悄悄地笑了。终于,在这两位急着回家看Baby(婴儿)的父母的号召下,全车人再使劲往里挤一下,车门才终于关上了。
    尽管伦敦人经常抱怨拥挤的公共交通,但他们还是充分地将公交车上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在市中心的地铁路段,每天早晚共有三份报纸免费发放,它们是人们在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的重要读物。每到这个时候,地铁上有座位的人们几乎人手一张报纸,看完了就放在座位后面的台子上,下一个人再自取。一张报纸,有时能传送给五个人以上。正是因为如此高的读者群,这些免费报纸上刊登了大量的品牌广告和产品促销广告,保持长久不衰的经营业绩。地下报纸已经成为了伦敦人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报纸,英国人喜欢读书,或者说,他们实在是太喜欢读书了。一部三四百页的小说是很多英国人出行的必带品。在地铁上,很多人即使站着,小说也拿在手里,看在眼里。一次,地铁里已经非常拥挤了,很多站着的人身体都不能直立。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身旁竟然还出现了这样一幕——车门口两个素不相识的身材高大的英国男人相向而站,一人左手拿书,右手拽着上面的扶手,另外一人右手拿书,左手拽着上面的扶手。两个人已经被身旁的乘客紧紧拥挤着,但他们还是硬在他们两人之间腾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正好能够放下两本书,并且符合他们读书所需要的目距。就这样,在别人都已经站得“变形”的车厢里,这两个人还在聚精会神地站着看书,丝毫不理外界发生了什么。车一刹闸,两个人的身子同时忽地向前前倾,但面对面的两个人,仍然保持着两人之间放书的小小空间,眼睛仍然盯着手里的书,一刻不停地阅读着,直到他们各自到各自的车站下车。
    我时常觉得,伦敦地铁司机在伦敦是个重要的岗位,因为他的身后,拉的不仅仅是载满乘客的车厢,更是一个男女老少都“人人好学”的阅读室。整天拉着一个阅读室和它的数万读者在地下南来北往,东奔西走,可想而知,地铁司机的责任应该有多大啊!
    在地铁、火车上,无论是什么时段,总是不时地能够看到一些头发已经花白的英国男士,手提一个鼓鼓囊囊的电脑包或者小型的手提箱子,身材高大,风度翩翩。车上的他们并不轻松。只要能有座位坐下来,他们就立刻打开箱子,一手拿出一摞厚厚的文件,一手拿来一只圆珠笔,然后,开始旁若无人地研究起他的文件来。他们这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让我这个年轻人都感到敬佩。
    为了生计,这里很多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有的人上下班需要两个小时,更远的,甚至要花上四个小时。一个朋友每天从城南到城北去上班,坐完轻轨坐火车,坐完火车坐地铁,最后再坐公共汽车。这样的上下班路程,她一走就是十年。也有很多英国人,家住在牛津、剑桥等伦敦附近的周边城市,每天坐着火车来伦敦上下班,来回就需要三四个小时。
    每每看到伦敦公共交通上的人们在上下班高峰期奋不顾身地挤车,将自己的身体“变形”到底;看到在摇晃的车厢里的人们还在阅读各种文件、书籍,将学习工作进行到底;看到干到晚上8点才能回家,早上5点就开始上路的人们,将生命透支到底,我不禁感叹——作为福利国家的英国人,其实活得也不容易。
    此外,英国人有一点真让人敬佩,那就是骨子里的素质,或者说,是不能轻易改变的社会氛围。夏天清晨的地铁车厢里,没有空调,温度有时达到30多度。拥挤而狭小的车厢里,站着的人们相互贴着,没有一点儿多余的空间。所有人都感到空气稀薄、燥热,甚至有时还有人因此而晕倒了。等到了下一个站台,下车的没有几个人,却又上来一大帮人。而在上来的乘客身后,还有一大帮人根本挤不上来,只能等下一班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很容易点火就着,发生争执。然而,车厢里的这些英国人,各个仍然能够保持安静和礼貌,相互之间尽量谦让,报以微笑,几乎从来没有听到过争吵。我唯一见过一次可能发生的争执,最终还是没有发生。那是一位女士为了维护自己所占据的空间,对旁边即将下车的人有意阻挡,并且还出言不逊。但那个下车的男士没有计较,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车厢。而刚刚上车的一位男士看到此情形,立刻对这位女士说,“Calm Down(镇静下来)”、“Calm Down(镇静下来)”。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能爆发的争执偃旗息鼓。总的来说,公共场所中的礼貌,对英国人来说已经是深入骨髓的休养了。
    英国人对于简单快乐的追求,也是在地铁里可以捕捉到的一景。新年前的最后一天夜晚,无数伦敦人乘坐地铁赶往市中心,迎接新年的钟声,观看一年一度的烟火表演。此时,以往在这个时间已经极为安静的Piccadilly Line地铁线上,地铁越往市中心开,上车的人越多。情侣、学生、同行的朋友、家人,大家都像要去赶集的样子,每个人的脸上,透露的都是欢乐、兴奋、开心。人们此时已经黑白颠倒,不分白昼。我的身旁有四个典型的英国男人,高高大大,金发碧眼白皮肤,还很英俊。上了地铁之后,他们四个站在车厢的一角,竟然一直在玩中国小孩子玩的“剪刀石头布”。自己赢了,似乎要笑得仰过去,别人输了,还要同情地拍拍别人的肩膀,以示安慰。此时,我就站在他们旁边,“偷看”他们的输赢,他们四个人却都浑然不觉。四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男人,笑得那么投入和单纯,就像小孩子。他们的神态和行为与他们的年龄那么不符,却让人觉得那么可贵。
    别看公共交通只是一节节小小的车厢,但我身在其中,时常能够感受到英国的社会万千,英国游学夏令营老师表示这里面,有职场、有家庭、有生活、有风趣、有爱,也有英国人的奋斗和坚持。所以,还是那句话,一节车厢,一个世界。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