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纪明德夏令营谈面对孩子“网红”理想父母如何做

世纪明德夏令营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我也想当网红”,你会如何回应呢?青青部落夏令营
觉得这时候和孩子进行亲子沟通是很好的机会。

   近年,随着芙蓉姐姐、凤姐以及Papi酱的出现,网红逐渐从被网民关注的独特行为演变成一种职业甚至一项事业。最近,网上就曝出一位母亲因为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不知该如何是好。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实际上,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都被问过“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这类问题,而科学家、画家、工程师、医生和老师等职业愿望,是常常让大家喜闻乐见的答案。如果有孩子说自己长大想要做“捡破烂”、“扫大街”的工作,就会被认为没有远大志向。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我也想当网红”,你会如何回应呢?
  2016世纪明德夏令营老师表示,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二百年前可能是“金榜题名”,五十年前可能是“工人”,三十年前是“科学家”,这个答案永远带有它的社会性和历史背景,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思想,是我们这个社会影响了孩子的答案。
  所以,现在出现孩子想要当网红,就如同网红这现象本身一样--存在即合理。背后有其社会心理的基础,如猎奇、吹捧、看热闹、起哄,甚至带有逆反,尤其对青少年而言,这可能是他们对社会显示其独立性的表达方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中,这并不算新鲜事,如六十多年前美国红极一时的“猫王”,就是当时很多青少年的偶像。
  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有这类现象和代表人物出现,和孩子成长的青春期一样,家长即使难以接受,也要重在倾听和沟通,简单的反对、嘲笑,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
  因此,家长在回应这个问题时,要放在更广阔的亲子沟通中去看待,并不是只在这类事情发生后才去匆忙回应处理。亲子沟通在这之前就应该是顺畅的,当孩子产生对网红的兴趣后,正是亲子沟通的好机会,不可错过。
  一是倾听。这是一切良好亲子关系沟通的根本原则,不预设立场的倾听,不判断对错,全心全意的听孩子表达他对这个现象或人物的任何疑问、好奇、迷惑、兴奋,只有如此。这样才会让孩子感到他和父母的关系是安全的,是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
  二是接纳。孩子的世界不同于做父母的世界,父母认为合理的未必适用于他们的世界,比如父母爱跳交谊舞,可女儿喜欢现代舞,此时父母不可能左右女儿的喜好,因为跳舞的是她。
  三是做表率。在接纳之余,父母可以做表率,父母吃饭是“光盘”的,孩子会被影响,会更有社会公德,即使他成为“网红”,也是个有社会公德的“网红”。
  四是讨论。安全的倾听,实际上使孩子更愿意和父母进行公平的讨论。只要父母在讨论中不气势凌人,摆正位置,完全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