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贿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思想力夏令营

他开始比价、思考值不值得,最后会空手而归。用这个方法,朋友成功地让孩懂得“想要”和“必要”的差别,并建立了理性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一位妈妈很焦虑地对我说,她儿子已经八岁了,还不会自己玩,一直要人陪。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孩子经常打断大人说话,吵着说他很无聊。家中其实玩具无数,但是孩子只在玩具刚买来、新奇时玩一下,过后就不玩了。
    她软硬兼施,甚至央求孩子说“只要不吵,让妈妈把话讲完,就带你去买新玩具”,结果完全没有效果。她问该怎么办?
    用买玩具贿赂孩子不要吵,是个错误的治标方法,孩子反而会愈来愈吵,因为一吵就有新玩具。治本的方式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导他对生活周边大自然改变的兴趣,如陪他一起看法布尔昆虫的书,为什么毛虫会蜕变为蝴蝶,当天上的白云都可以想象成苍狗时,他就不会无聊了。
    其实无聊是创意的开始,当人呆坐不知干什么好的时候,大脑便进入预设的状态(default state)。科学家发现,大脑在作白日梦时,是不同的机制在运作,这时理智的抑制低,大脑在天马行空、跳跃式的胡思乱想,很多创意的点子在无聊时产生。所以偶尔发发呆是可以的,父母不必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
    我们小时候,从不知道什么叫无聊,当时没有现成的玩具可玩,一切都是就地取材。我母亲有个装钮扣的饼干盒,它是我们的宝藏,那些五颜六色的扣子可以是宝石、珍珠,或任何我们想象的东西。假如真的不幸落单到只剩自己一个人时,也可以玩泥巴。
    当时,纸头很贵,蜡笔也很贵,只有泥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巴可以从天亮玩到天黑,一点也不无聊,因为那是想象力的发挥。若是不准玩泥巴(有些妈妈不准孩子把衣服弄脏),那么就去看蚂蚁搬家、抓金龟子;真的没有任何会动的东西可玩时,树叶卷起来也可以吹。
    现在,时代变了,物质丰盈,大人们以为娱乐孩子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动辄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以为玩具越多他越开心,没想到适得其反。若是要倚赖别人才不无聊,他会一辈子无聊(其实使孩子不无聊最好的方式,是养成他阅读的习惯)。
    要让孩子不买新玩具有一个好方法:人都是花自己的钱时,才会肉痛,有一句谚语叫做“没有人会去洗租来的车”。有个朋友就利用这个心理,每次去大卖场时,发给孩子当月的零用钱,告诉他,要买什么就用这个钱去买。孩子一开始很高兴,想了一大堆要买的东西,但是看到价钱时,他就犹豫了,因为买了这个玩具,以后整个月就没有饮料可喝。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