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批评孩子吗?

万达教育夏令营

不恰当的批评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家长到底应选择怎样的批评方式最恰当?

     杭州万达夏令营介绍,不恰当的批评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家长到底应选择怎样的批评方式最恰当?哪种批评方式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认识到甚至改掉自己的错误行为、认知和态度?家长应遵循“批评四原则”。

    一、采用收缩和安抚的方式
    表扬的方式应采用扩张技巧,家长应当尽量将孩子好的行为、认知由点到面扩张开去,而批评则需要采用收缩的方式,家长应尽量避免从针对一件事情的批评扩张到一类事情的批评,更不能由事情而扩张到对孩子本身人格的批评。
    儿童极其敏感,并且容易受暗示,即便是善意的批评都会对其自尊心及自我认可产生冲击和伤害。他们在批评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了预感,并且知晓父母对自己有所期待,他们对于批评可能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产生了恐惧,怕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家长的批评里应包含一定的安抚作用,切忌对孩子说类似“再做错事就把你扔了”吓唬人的话。
    二、避免与结果直接挂钩
    绝大多数家长批评孩子,是因为家长看到了孩子将事情的结果搞得很糟糕。家长一定要避免与结果挂钩的批评。我小时候有一次在家中踢足球,把玻璃踢碎了,妈妈严肃地看着我,一边摇头一边说:“你看看,玻璃碎了吧。怎么搞的?”
    “我把玻璃打碎了。”
    “怎么会这样?”
    “我知道不应该在家里踢球的。”
    “就是嘛。以后怎么做呢?”
    “我以后再也不在家里踢球了。”
    家长在与孩子的一对一答中,十分平和地引导孩子将自己犯的错误阐述出来,在潜移默化的引导语言中将规则明确化、清晰化,令孩子感到十分舒服。
    三、避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避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这一点十分重要。
    有的家长昨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发型蓬乱,便会责怪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今天一早可能看到自己孩子穿得裤子和邻居家的“淘气包”一样,又会责怪孩子和别的坏孩子一样。以别人为标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家长是不能始终如一地按同一标准批评孩子的。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使用的规则也会不一样,更何况是家庭中其他成员。这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不听话,而上幼儿园很听话。孩子对公平性要求很强,他们喜欢他人对待自己时,能使用对待他人一样的方式。
    四、不能冤枉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亲近的人的怀疑与冤枉,会感到十分委屈,这一事件引发的心灵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心理的正常成长。因此,家长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所有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 国内冬夏令营
  • 国际游学
  • 周末活动
  • 亲子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