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22岁
13岁-22岁
小四-初三
18岁-24岁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初二-大四
初二-大四
初三-大四学生
初一-大四
高一-高三
初二-大四
初一-大四
初二-大四
初三-大四
初一-大四
初三-高三
高一-高三
初一-大四
大一-研二
小六-初三
初一-大四
初一-大四
小六-初二
初二-高三
初二-高三
初三-高三
初二-高三
小六-初二
小六-初二
初三-高三
小四-小六
初二-高三
15岁-22岁
初一-高三
初二-高二
16-18岁在校中学生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小四-初二
小三-成人
小五-高三
小四-初三
小四-初三
小四-初三
小四-初三
小三-小六
小六-高一
小五-高一
13岁-17岁
16岁-22岁
13岁-22岁
13岁-22岁
13岁-17岁
16岁-22岁
14岁-22岁
8岁-12岁
12岁-22岁
8岁-17岁
11岁-18岁
14-22周岁在校生
6岁-50岁
12-18岁在校生
初一-大四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大一-大四
初一-高三
小四-高三
8岁-40岁
初一-成人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小四-初三
高一-大三
10岁-12岁
13岁-17岁
13岁-17岁
13岁-23岁
10岁-18岁
初一-高三在校学生
15岁-23岁
初一-高三在校学生
12岁-22岁
初一-高三
高一-高三
小一-初三
初一-高三
初一-大四
6岁-成人
初一-高三
高一-大四
高一-大四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高一-大四
小一-初三
高一-大四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7岁-55岁
7岁-55岁
小一-初三
初一-高三
初一-高三
选择线路
电话报名
网上报名
总部中心联系您
付款(预报名费)
等待入营通知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营地地址:
大东海基地:浦东新区书院镇桃园路58号
柘林基地:奉贤区柘林镇沪杭公路3379号
作者:新东方夏令营来源:新东方发布时间:2016-06-07
新东方夏令营介绍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新东方夏令营介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五个建议。
1、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2、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3、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励志一生 http://www.lz13.cn)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阅读上一篇: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
阅读上一篇:家庭教育的十条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