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妈妈问怎么处理孩子之间抢玩具的事情,新东方少儿夏令营专家表示孩子在抢小朋友的玩具,这是所有孩子的“通病”,同样也是家长们共同的苦恼和困惑。当然这在网络上的各种解释,大家会越看越糊涂,到最后,反而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总会有妈妈问怎么处理孩子之间抢玩具的事情,新东方少儿夏令营专家表示孩子在抢小朋友的玩具,这是所有孩子的“通病”,同样也是家长们共同的苦恼和困惑。当然这在网络上的各种解释,大家会越看越糊涂,到最后,反而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有一个朋友或同事,看中你一个貌似“不值钱”的东西,在互说非常的喜欢,然后就问你要。这个物品,你非常的喜欢,对此,你一般会如何处理?再明确一点吧,假若这个物品是20元买的,你什么心态?但假若这个物品是20000元买的,你又是什么心态?答案也许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是这样?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正常的心理反应是,这时内心非常的不愿意或不情愿。当然如果这个物品的价值一般,且这时对方是我们需要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你都会忍痛割爱的。而当价值比较高,或非常有纪念意义,基本上,你会尴尬而不言语,聪明的对方知道你在拒绝,会转换话题说别的。当然,不排除你为了面子,或对方是你非常“重要”的人,你也会忍痛割爱的。
好了,扯回来继续说孩子。当你有一个2-6岁的孩子,你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在思维上,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已有自主意识,但常表现出笼统的、不准确的特点,有很大局限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在社会性方面,3岁时自我意识开展发展,4-5岁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自律开始建立。在游戏时,2-4岁还是平行游戏阶段,4岁以上才有可能开始联合游戏。在物质方面,3岁时刚建立属于“自己”的概念,需求度不高。
在道德方面,处于他律阶段,其判断的依据,是看一个行为的物质结果,与成人的道德观念相差极远。这个阶段强调自我,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习惯方面,6岁前的孩子无定性的表现很正常,想让一个4岁的孩子有自律,基本不可能。在心理上,其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以及活动和行为的自主性、自由权,使自己感觉到“我能行”的力量。同时,3-5岁的儿童会出现第一反抗期。
根据上面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3岁是孩子发展的一个“坎”。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但所有权的概念刚刚建立,他们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见到好东西就渴望拥有。所以,当几个年龄相若的孩子在一起玩玩具,往往会发生抢玩具的现象。这种行动在前,而思维在后的方式,导致孩子对“抢玩具”这一行为的对、错,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实际控制不住自己。
正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强,3岁左右的孩子抢玩具,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也是孩子交往的一种方式,是孩子已经成长、脱离婴儿期的标记。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孩子和其他孩子玩玩具的时候,理所当然认为所有玩具都是自己的。所以,这个阶段发生了“抢”玩具,不仅无害,家长不必为此多虑,而且还利于孩子社交能力发展和心智的健康。